亞洲聯合 Asia Union
地球圈內經濟發展最蓬勃、人口最多的國家。是西元2144年1月1日元旦俄羅斯共和國政府和中國政府組成的聯邦共和制的國家。領地主要由東亞、東南亞、西亞、南亞所組成,原俄羅斯共和國領土西伯利亞等地也是亞洲聯合的領地。亞洲聯合元首由民主選舉選出,任期五年,可連任兩次。亞洲聯合是一個奉行三權分立主義的國家,元首負責行政、總理及議會負責立法、高等法院負責司法。第一次宇宙戰爭中作為中立國家而沒有直接參與戰爭。
東歐聯邦 Eastern Europe Federation
位於歐洲東部的聯邦共和制國家,由原是大西洋聯邦的加盟國 - 德意志聯邦、波蘭共和國、捷克共和國、白俄羅斯共和國、烏克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共和國與愛沙尼亞共和國所組成。最初的國名是「新歐洲聯盟」,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改名「歐洲聯邦」,在進入宇宙世紀以後改名「東歐聯邦」直到現在。除了德意志聯邦等原加盟國的屬地外,東歐聯邦的領土還包括斯堪的那維亞半島前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以南的地區。國家元首是聯邦首相,立法機構由參議院和眾議院雙院制組成。在第一次宇宙戰爭中作為亞洲聯合的盟國而同樣沒有直接參與戰爭。
澳大利亞聯邦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
大洋洲唯一的國家。澳大利亞聯邦曾經一度是英國的殖民地,在1986年英國簽訂澳洲法案以後,正式脫離英國獨立。但名義上國家元首依然是英王。領地由大洋洲全境所組成。第三次世界大戰期間保持中立。在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廢除君主立憲制與英國脫離關係,正式成為一個聯邦共和制國家,廢除了總督一職,取而代之的是國家元首這一職位。澳大利亞聯邦國家元首兼任首相,任期為十年,不得連任。在進入宇宙世紀以後,與大西洋聯邦一直保持著戰略合作伙伴關係。第一次宇宙戰爭中作為大西洋聯邦的盟友而參戰。
機動戰士 Mobile Suit
人型機動兵器,宇宙世紀中被運用得最廣泛的兵器之一,最初只是阿爾斯共和國的人型機動兵器的稱呼,後來發展到所有有人操縱的人形的機動兵器均叫這個名字。是為「大艦巨炮」時代劃上終焉句號的兵器之一。
由於米諾夫斯基粒子的發現,宇宙戰爭的形態從視野外作戰等作戰方式回歸到最原始的視野內作戰方式,機動戰士就是因此而生的兵器。機動戰士的動力來源是運用米諾夫斯基物理學制造的米諾夫斯基式核融合反應爐,這種反應爐體積小,輸出功率較傳統的核分裂反應爐高同時也相當的安全,因此是機動戰士最佳的動力來源。
由於阿爾斯共和國是位於宇宙中的國家,因此他們所開發的兵器自然要能在宇宙中運用,除了米諾夫斯基粒子,促使機動戰士開發的原因是AMBAC「Active Mass Balance Auto Control 自動活態質量平衡控制技術」的改良;這是一種利用手腳等肢體重心偏移令在宇宙無重力狀態中可以不作出不使用推進劑修正機體方位的技術,初時這種技術是運用在第三世代維修機器人身上的,在經過改良後被運用在機動戰士上;在配合米諾夫斯基式核融合反應爐的情況下,這使機動戰士的活動時間可以大幅提升。
作為宇宙世紀史上被運用得最廣泛的兵器之一,機動戰士在多次宇宙戰爭中必定會出現。其中最有名的,自然是大西洋聯邦在第一次宇宙戰爭中委託阿娜海姆電子企業和曙光社所開發的新型機動戰士「高達」系列。
米諾夫斯基式核融合II型反應爐 Minovsky Type Nuclear Fusion Reactor II
在科技的進步下,米諾夫斯基粒子實現了超高的壓縮比率,使得束縛核聚變的超結晶立方格子密封效能更強,同時使氦3和氘的原子核達到互相接近的至近距離,并在新型催化劑的投入下大幅提高能量轉換的效率,并進一步節省空間,使機動戰士搭載複數的米諾夫斯基式核融合反應爐成為可能。這就是米諾夫斯基式核融合II型反應爐的來由。米諾夫斯基式核融合II型反應爐在體積大小不變的情況下相比起原米諾夫斯基式核融合反應爐的輸出功率要高約50%。米諾夫斯基式核融合II型反應爐這一革命性的設計造成了宇宙世紀機動戰士動力來源的變革。
第三次世界大戰 Third World War
第三次世界大戰,又稱「統合戰爭 Syncretic War」。是西元時代裡,人類社會所進行的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破壞性最大的全球性戰爭。戰爭進行到最高潮時,有75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
交戰雙方分別是以美利堅合眾國、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為首的大西洋聯邦軍與以中國、俄羅斯聯邦等組成的亞洲聯合軍。戰火遍及全球;交戰雙方同時也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四大洋上展開戰鬥。
在被稱為「第二次太平洋戰役」的這場戰役中,大西洋聯邦與亞洲聯合均損失了大量的軍事實力,并且國內的民生亦因戰爭的關係而被拖得疲憊不堪,經濟亦破敗衰退。因此大西洋聯邦政府決定與亞洲聯合政府議和,亞洲聯合亦爽快地答應了停戰要求。2146年6月15日,大西洋聯邦政府的代表 - 聯邦軍總司令官兼國家元首喬治.華盛頓.巴爾洛克斯四世與亞洲聯合政府的代表 - 聯合軍總司令官李 天佑大元帥在中立地區南極的研究基地內簽訂了「南極和約」。第三次世界大戰就此結束。
除了澳大利亞聯邦宣佈中立而沒有參與這場戰爭外,所有的國家都參與了這場戰爭。這場戰爭所帶來的破壞是空前的,戰火幾乎漫延了整個地球,幾乎所有的人類都被卷入了這場戰爭之中。據戰後各國統計,地球人口由原本的一百六十億銳減至八十二億,其中軍人佔了約20%,近80%都是無辜的平民。這場戰爭中各國所耗費的資財及戰爭所帶來的破壞、經濟損失等直至宇宙世紀初年仍然未能復原。而這場戰爭中,獲利最大的,是宣佈中立沒有參與戰爭的澳大利亞聯邦,除了人口由於為了逃避戰火而來的人而增加之外,新西蘭亦為了避免戰火波及而加入澳大利亞聯邦。戰後,澳大利亞聯邦宣佈脫離英國獨立,正式成為一個獨立的國家。
宇宙世紀 Universe Era
又叫宇宙紀元、宇宙時代。自西元2175年1月1日後世界通用的紀元名稱。西元2175年1月1日即宇宙世紀0001年1月1日。
第一次宇宙戰爭 First Universe War
宇宙世紀0074年3月15日爆發的一場長期戰爭。由宇宙世紀0074年3月15日阿爾斯共和國宣戰開始,到宇宙世紀0078年12月25日「艾爾提納會戰」結束阿爾斯共和國與大西洋聯邦簽訂停戰條約為止。是人類進入宇宙世紀後第一場所進行的戰爭。在這場戰爭中出現了多種新兵器,包括米加粒子炮、機動戰士等。這場戰爭影響了日後宇宙戰爭的形態。
X計劃 X Project
全稱「試驗機動戰士開發計劃 eXperiment Mobile Suit Development Project」,是大西洋聯邦統合作戰本部提出的開發計劃。由大西洋聯邦出資,阿娜海姆電子企業與曙光社分別為大西洋聯邦開發新型機動戰士。同時阿娜海姆電子企業也負責新型機動戰士運用艦的開發。經過X計劃後,大西洋聯邦掌握了開發機動戰士的技術。此後曙光社和阿娜海姆電子企業僅僅作為顧問和協助而不直接為大西洋聯邦開發機動戰士。
2144年1月1日,俄羅斯政府宣佈與中國政府聯合籌組新的聯邦共和制國家。四日後,即1月5日,「亞洲聯合 Asia Union」被正式宣佈成立。雖然俄羅斯是歐洲國家,但由於其更樂於參與亞洲的事務,同時也幫助了不少亞洲的貧窮國家脫離貧困,因此被多數的亞洲國家所愛戴。東亞地區及東南亞地區的國家幾乎全部都加入了亞洲聯合,除了日本。
以大型國際太空站「天使」為運輸穿梭機的中繼點與物資集中點,位於拉格朗治點一號【Lagrange Point 1、以下簡稱L1】的太空殖民地「天堂」開始建造。此後開始了各國均太空殖民計劃。大西洋聯邦建立了位於L1的兩個Side,每個Side約由二十座太空殖民地所組成,每座太空殖民地能夠容納約三千萬人居住。
宇宙世紀0074年3月15日,「宇宙通用廣播網絡 Space General Broadcast Network」被一條突如其來的通信干擾了。這個通信,給大西洋聯邦帶來了十分振驚的消息。這個消息,帶來的不但是戰爭的信號,同時也開啟了宇宙世紀史上規模最大、傷亡最慘重的一場戰爭的導火線。這個消息,就是阿爾斯殖民衛星群正式獨立,成為一個共和政體的獨立國家 - 阿爾斯共和國。并向大西洋聯邦提出嚴正聲明,要求廢止針對協調者的兩項法案。
宇宙世紀0077年,大西洋聯邦軍「試驗機動戰士開發計劃 eXperiment Mobile Suit Development Project」,簡稱「X」計劃正式展開及實行。同年9月8日,阿爾斯共和國統帥本部發動「弒神」作戰,開始向大西洋聯邦各個領地派出降下部隊。12月24日平安夜,大西洋聯邦第十三宇宙艦隊由楊 文理中將率領進攻伊謝爾倫要塞。與萊因哈特.馮.羅嚴克拉姆准將及希爾格爾.瑪林道夫上尉一起策劃不費一兵一卒奪取伊謝爾倫要塞的攻略作戰。12月25日零晨零時、聖誕節,伊謝爾倫要塞陷落。楊文理攻陷伊謝爾倫要塞後,在軍方內部聲名大噪,更旋即被晉升為上將。協助他的萊因哈特.馮.羅嚴克拉姆和希爾格爾.林瑪道夫也各晉升了一個等級。這次作戰的成功,楊文理被民間給予了「奇蹟的楊」、「魔術師楊」等稱號。同時由於其奪取伊謝爾倫要塞的手法近乎騙取,因此被阿爾斯共和國軍稱之為「騙子」,而萊因哈特則由於其金髮而被稱為「金髮小子」。
伊謝爾倫要塞 Festung Iserlohn
相轉移裝甲 Phase Shift Armor
大西洋聯邦 Atlantic Federation
亞洲聯合 Asia Union
東歐聯邦 Eastern Europe Federation
澳大利亞聯邦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