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设]“再生的青色鬼神”GRX-013 Gundam Mark-Ⅴ SC

机体编号:GRX-13

机体名称:英文:Gundam Mark-Ⅴ SC ① 中文:高达 MK-Ⅴ SC


机体类型:泛用型攻击用MS原型机

制造方:OGSTA研究所,G工坊②

所属:UNIT

首次服役:UC 0124

内部环境:装备全周天荧幕和线性控制座椅的单人驾驶舱,位于驱干

尺寸:全高 16.4米;头顶高 15.2米

重量:单体重 9.2 吨;最大载重 23.6吨

装甲结构:高达尼姆合金/陶瓷复合装甲

动力:米诺夫斯基核聚变融合炉,功率 4700 千瓦

推进力:火箭推进器:4 x 19500 kg,4 x 5625 kg 共记:100500 kg;姿势调节喷嘴和辅助推进器:49 个

推重比:4.25

装备与特殊装置:探测器,最大搜索半径 28500 米;生物电脑;武装替换接口;改良型塞可缪装置③;“Genuineness Eye”小型飞行战术侦察器④;米诺夫斯基飞行器;背部外挂燃料插槽

固定武装:2 x 大型光束军刀,出率 0.95 MW,装备于腕部装甲内侧可充电插槽处,手持使用;1 x 光束扩散炮,出率 18 MW,由机体动力炉供能,装备于跨部裙甲内;4 x NEO INCON ⑤,出率 5.0 MW(炮击时),0.65 MW(作光束切割环运用时),装备于背部

可选武装:60mm 二连装巴尔干弹仓,装备于头部,残弹 900;专用复合型特殊武器“LANGRISSER” ⑥,手持使用;专用盾,表面光束涂层,装备3连装光束炮,出率10 MW,由机体动力炉供能;内藏可替换式能量弹夹 x 2;2 x 大型对舰飞弹,装备于背部武装替换接口处;2 x 光束加农炮,出率 30 MW,装备于背部武装替换接口处;2 x VSBR⑦,装备于背部武装替换接口处

机体简介:

UC 0111,联邦海军战略研究所(S.N.R.I.= Strategic Naval Research Institute)推动的“F计划”,成功研发了第四代的小型化MS产物:F-90,相比起多数高度在20米左右的第二第三代MS,全高只有15米高左右、自重大幅下降的第四代MS在出力不增强的情况下发挥出以往的MS难以想象的高机动性和运动性,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减轻了后勤整备工作的负担。

UC 0123年,宇宙巴比伦建国战争爆发,虽然该年海军战略研究所完成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MS:F-91,但是和更早实现MS小型化的十字先锋(Crossbone Vanguard)相比,联邦的军备还是略显落后,因此联邦下令其各个大型研究所进行更强力的MS的研发,尽管得到海军战略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但OGSTA研究所由于已闲置多年,缺乏经验,开发计划一直没能全面展开,后在研究所的精英部门“G工坊”的提议下以该所于UC 0088年研发的杰作ORX-013 Gundam Mark-Ⅴ为蓝本进行开发,并于次年完成1号机,鉴于“G工坊”在开发过程中表现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为了向当年研发人员致敬,OGSTA研究所并没有采用一贯的“ORX”的番号,而是将其命名为“GRX-013 Gundam Mark-Ⅴ SC”

GRX-013 Gundam Mark-Ⅴ SC是兼备了超强火力、高机动性的高性能MS,除了具有时代象征的光束盾,几乎使用了当时联邦的尖端科技成果(虽然这么说,但由于海军战略研究所为自身利益考虑,并未将F计划的成果F-91的技术资料公开,故没有使用F-91上的部分技术),生物CPU的引入使得机体的操作难度大幅降低,即使是新手也能很好的发挥其性能;搭载了米诺夫斯基飞行器使其具备了大气圈内的飞行机能;Gundam Mark-Ⅴ SC的火力非常强大,给人一种“武装到牙齿”的感觉,专用的复合型武器“LANGRISSER”是结合了I-FIELD发生器、光束步枪、实体对舰刀、光束军刀、2 x 90 mm对MS重机枪一体化的新型武器,无论是大气圈内、殖民地内还是空间战中都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由于配备了大量的光束武器,Gundam Mark-Ⅴ SC并未搭载具有当时时代象征的光束盾,而是采用了在类似于在第一次新ZEON抗战时期红极一时的结合了光束炮的可攻击用盾,可以在防御的同时进行反击,但是这样的配备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防护能力的下降(当时的反光束涂层技术最多可以在同一部位抵抗3次BR的直击)。

特殊设计:1、Gundam Mark-Ⅴ SC的肩部使用两只可动的对称式热核火箭推进器,借由起一定幅度的转动可以实现极高速度的闪避运动,虽然此类设计并非首创,但在当年这样的设计实属罕见;2、在本机上配备了名为“Genuineness Eye”的小型飞行战术侦察器,其本质上是自带推进器的自主式广角探测器,在战斗前发射出去,将采集到的影响通过简易塞可缪系统同步传输回本机,借由生物电脑和本机的探测系统进一步精确敌方位置,在米诺夫斯基粒子散步的战场上可以发挥不小的作用;3、为了进一步的强化本机火力,Gundam Mark-Ⅴ SC上配置了4支有线制御式准塞可缪诱导兵器NEO INCOM,由于在第二次NEO ZEON抗战之后,此类兵器的发展就处于停泻不前的状态,OGSTA研究所开发人员采用的控制系统也只是30多年前的准塞可缪系统(并不要求驾驶员是Newtype或强化人)的改进型,只是以当时的技术制造了新的攻击单元,新的攻击单元不但可以用于炮击,而且还可以作为光束切割器进行接近战的攻击,同时机动力也有了显著的提高,配合“Genuineness Eye”探测系统和改良型塞可缪系统即使面对第四代MS也可以轻易将其击杀;4、背部武器替换机能,为了更好的泛用性和适应性,Gundam Mark-Ⅴ SC的背部武装被设计成可替换型,可以替换大型对舰飞弹、光束加农炮和新型武器VSBR

部分名词注解:

①Gundam Mark-Ⅴ SC,“SC”为“Supernatural The Cyan”之缩写,意为“青色之鬼神”

②OGSTA研究所,前TITANS的著名研究所,格利普斯战争期间在这里研发了多架著名的MS(比如ORX-005 Gaplant,ORX-01 Gundam Mark-Ⅳ,ORX-013 Gundam Mark-Ⅴ) ③改良型塞可缪装置,由准塞可缪系统改良而来,包括小型化,装备于头部,因此头部显得非常拥挤,难以装备巴尔干,故使用了类似RX-178 Gundam MK-Ⅱ、RMS-154 Barzam的头部巴尔干弹仓,同时有效的减少了因头部巴尔干开火震动造成的磨损

④“Genuineness Eye”小型飞行战术侦察器,如前文所提,是一种自带推进器的自主式广角探测器,空间中使用限定;“Genuineness Eye”意为:“真实之眼”

⑤NEO INCON,全称为有线制御式准塞可缪诱导兵器NEO INCOM,由OGSTA研究所独立研发,空间战使用限定,每次放出可进行3次射击或维持光束切割器攻击180秒

⑥专用复合型特殊武器“LANGRISSER”, GRX-013 Gundam Mark-Ⅴ SC专用武器,如上文所说,是结合I-FIELD发生器、光束步枪、实体对舰刀、光束军刀、90 mm对MS重机枪一体化的新型武器,光束步枪部分由可替换式E-CAP供能;武器尖端部分是实体对舰刀,两侧有大型光束军刀发生口,出率1.3 MW;2 x 90 mm对MS重机枪在与MS手部接合处的上部,残弹 800,残弹内藏于“LANGRISSER”后部;I-FIELD发生器位于光束步枪口上部,不仅可以用来防御光束武器,还可以对射出的光束进行整流,达到折射的目的;光束步枪出率 12.5 MW,配合I-FIELD可以实现更为精确的炮击,所以光束步枪部分考虑的不仅是射速和破坏力,还兼顾了射程和精确度,减少能源的消耗;“LANGRISSER”自带一小型米诺夫斯基核聚变融合炉,全长度超过8米,质量不轻,整备较复杂,在大气圈内使用不便,同时由于搭载了多种机能,武器的散热性能并不好,需要使用强效冷却剂进行散热,小型米诺夫斯基核聚变融合炉更是不敢长时间启动,只是作为机体能源吃紧时的备用手段

⑦VSBR,Variable Speed Beam Rifle的缩写,意为无段速光束步枪,新型的光束步枪,可以贯穿光束盾

[B]机体图片作者:G-ドラコデウス[/B]

[B]技术协力:G-ドラコデウス、伊达政秀、langgrisser[/B]

[B]特此感谢以上几位的大力支持[/B]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9-20 16:51:24编辑过]

Processed in 0.017319 second(s), 7 queries, Gzip enabled. | © 2009 JPSFM.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Discuz! 7.2 | About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