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点文化---复旦捐款被调包之叹:哲学死了?

今天的《新京报》刊登报道,披露刚刚在复旦大学发生的一则捐款风波,看人让人慨然长叹。其实这则新闻本身没有多大的意思,不过是复旦校方动用手中的权力恶性玩弄了一次该校哲学系全体师生的感情而已,这在官本位的天下里不是什么大新闻,大家天天见怪不怪,吐啊吐啊也就习惯了;但新闻因为牵扯到在大陆新政权以来几起几落的哲学学科,因此引发了我的一点感慨。

这条报道说,因为一位马来西亚的巨商对复旦大学哲学系情有独钟,自己虽在美国受的高等教育,跟复旦没有渊源,但喜欢哲学,因此决定给复旦大学哲学系捐款。而复旦大学哲学系近年来大概是因为学子们学成之后分配、就业较难导致招生不畅,门前冷落车马稀,因而越加潦倒,楼房已经很破旧了,正需要盖座新楼,突然天上掉了馅饼来,大家很激动,就积极跟捐款巨商连络,也的确感动了这位华人,因此,他的捐款就从500万美元,逐渐升到了2000万美元。眼见得,这巨大的馅饼儿就要到口了。

但老天不给面子———当然,这个老天就是校领导了。新闻披露说,该校领导认为哲学系冷落,“用不了三年就要垮掉了”,不需要盖新楼了,而是把这笔钱给了目前正热门的、也的确银子哗哗流淌进来的法学院。这年头,谁不知道,法学可是顶顶热门的,律师、法官、检察官的培养和培训,如何不是大笔的收入呢?

按理说,校方如此思考也未尝不可,不是都教育产业化了么,咱就明火执仗地赚钱,搞点投资,健全点基础设施,多吸引一点人来好多发点财,大家都有得赚,还能有什么不对?但哲学系的学究们大概脑袋里都充满了形而上学,满脑袋的道德伦理逻辑和规律了,结果一根筋地没有想通领导的苦衷,于是就发生了一点风波,导致大家都很激动,——于是,就有了这则新闻报道了。

当然,到目前的结果也只能是哲学系的学究们自己干着急,于事无补。新闻披露的事实表明,捐款被调包已成定局,连合同都签订完毕了,诸位大儒“狗咬尿脬一场空(谅解我的刻薄了,抱歉)”的结果,大概胡乱说了点气话,然后熄事宁人,各忙各的,这事儿就拉倒了,并不能改变事实继续朝着有利于赚钱的方向推进。

可是,该校哲学系主任孙承权先生的关于哲学学科在国内命运的一番感概,引发了我的长叹。他认为,如果借此机会把复旦哲学系转变过来(不消说,就是从马列主义哲学核心转变成真正的人文精神哲学核心了),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推进整个社会重新认识哲学的重要意义,正是重要的事情了。可惜因此梦断,他就很不好受。

其实孙教授也无须如此认真,根据笔者的了解,大陆新政权以来,各综合大学中的哲学系几次变迁,无不昭示着中国社会精神和政治变化的动向了,哲学系如今如此人老珠黄,不过是咱们这个浅薄的时代的一点缩影而已,自己纵使再敬业,也难改天下人的见钱眼开,放眼看去,天下苍生,如何不是吃饱肚子第一,哲学的冷落,是一种无可奈何,这没有什么的。实际上,中国真正具有自由精神的哲学时代,也不过是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后的北大哲学系而已,打从1952年大搞哲学系缩减合并——比如当年武汉大学哲学系合并到北大,一直到1957年反右前夕的南京大学哲学系的被砍掉,再到后来各大学纷纷建立哲学系而大讲特讲什么马列主义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再加上中国儒家道德思想研究,等等;一直把哲学系做成了鸡肋,导致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越法穷困潦倒了。学生不想学,是因为课程乏味且分配就业难,这天下有几个单位需要哲学家的?而学校也不想发展它,因为它是个典型的象牙塔,没得钱赚不说,如果搞点自由化,说不定还会出大事呢。这思想的问题,如何不是社会稳定的根本大问题呢?

虽然说,美国纽约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哈佛大学和德国的蒂宾根大学的哲学系一直生机勃勃,引领着这个世界上关于逻辑、伦理、道德、宗教以及康德哲学研究的方向,代表着我们人类精神世界的最高水平,也的确培养了很多了不起的人文知识分子,但人家没有中国特色不是?哲学就是哲学,它不是政治不是?所以,人家才会那样做到精神上的解放,才会那样生机勃勃的,并不是他们就真的比我们生得更聪明。呵呵,如果搞哲学研究的人都无法自由思考,上帝啊,你还是别弄这个东东为好了吧;你天天光弄一些被划定了圈子的东西,这是哲学研究么?

所以,复旦大学校方的做法也没有什么不好。这个年头,连妓女都可以上街公开叫卖——比如北京三里屯都公开到了十步一鸡的程度,那可是首善之区的北京啊——,作为产业化的著名学府再开辟一点赚钱的路子,如何不可被理解?这样的时代里,你真的觉得哲学值钱么?会有人傻呆呆地相信她么?

...帮你转到水区

TOP

Processed in 0.013062 second(s), 6 queries, Gzip enabled. | © 2009 JPSFM.net, all rights reserved | Powered by Discuz! 7.2 | About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