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G-模导大战's Archiver

EinLewi 发表于 2006-6-25 09:49

[MK-X补完]跨越军界的“血脉兄弟” GUNDAM MK III

MSF-007 GUNDAM MK-3

[IMG]http://pic.newwise.com/rt/mk%20x/msf-007.jpg[/IMG]

MS类型: 原型攻击型MS
全高: 22.0 meters
头顶高: 19.5 meters
基重: 32.1 tons
全重: 48.2 tons
动力炉功率: 2022 kW
火箭推进器出力: 68500 kg x 1, 9500 kg x 2
加速度: 1.82 G
探测器有效搜索半径: 11500 meters
装甲材质: gundarium合金γ
武装: 光束军刀x 2, 光束加农x 2, 光束来复枪x 1
机械设定: Kazumi Fujita  

ANAHAEIM电子社(以下简称AE)进行开发的GUNDAM Mk-2作为次世代型汎用試作MS发展的一个台阶。而GUNDAM Mk-3最大的特征就是在AE社将设计在MK-II上的崭新技术、MOVABLE FRAME(可动骨架)构造沿用进了本机并彻底升华了这项技术,于初期阶段的可动骨架比较,实现了更趋向于人体的柔韧动作并且同时具备了高强度的新骨架。通过可动骨架的导入以及将装甲向GUNDARNIUMγ合金变更轻量化的相乘效果,使本的运动性能和同社的MS相较之下有了飞跃性的提高。
MK-3搭載的武装方面,通过动力炉的強化,使BEAM SABER兼用两门BEAM CANOON作为MS的固定装备搭载成为可能,可运翟诨鹆γ嫔贤耆?在Mk-2之上??
本机最初完成的时候形式番号被定义为MSF-007A型,爱称“ヴァルキューレ”,并且后期存在在急造的A型上做过大副改良的高性能B型以及搭载了BIONSENSOR(生物探测器)的N型,在各个方面都对MK-3原本的性能进行了部分补足。
MK-3形式番号上的F是表示本机由Kazumi Fujita博士设计,由于当时开发的第三世代MS最全盛期的[PROJECT Z]的启用,技术人员看好本机高等级的基础性能和技术并将其投入了ZGUNDAM的开发过程当中。
但是,GUNDAM Mk-2是在キリマンジャロ(奇立马扎罗)基地、グリプス(格林普斯)以及AE社3地几乎同时期制作,事实上存在3种完全不同的类型的GUNDAM Mk-3。而酷似AE社的RX-166 GUNDAM Mk-3则被称为イグレイ(Eagley)型,RX-272-2则被称为Haphley型。
以下的资料将解说另外两种GUDNAM Mk-3。



FA-007GIII FULL ARMOR GUNDAM Mk-3

[IMG]http://pic.newwise.com/rt/mk%20x/fa-007g3.jpg[/IMG]

MS类型: 全装甲型MS
头顶高: 19.5 meters
基重: 42.7 tons
全重: 62.1 tons
动力炉出力: 3040 kW
火箭推进器出力: 141200 kg total
加速度: 2.27 G
探测器有效搜索半径: 11500 meters
装甲材质: gundarium合金
武装: 大口径光束加农炮 x 2, 光束加农 x 2, 盾牌加农炮 x 2, 榴弹发射器 x 2, 光束军刀 x 2, 光束步枪 x 1
机械设定: Kunio Okawara  

为对抗TITANS最新鋭可変MA(TMA)开发的GUNDAM MK-3在单体的防御力和火力上都存在严重缺陷,FA-007正是以补足MK-3这两点设立的強化方案所开发出的最新型全装甲系统。以往的追加装甲的最大问题通常在于牺牲的机动性以及运动性,为了防止机体搭载后机动性和运用性的极端低下,设计上刻意在装甲内增设推进系统以及自代的分离式电机等各种方法,使装着后的机体能发挥不低于原本、甚至更高的机动性和运动性。
FA-007在武装方面首次将HYPER BEAM CANOON作为固定武装并且大量复数搭载,十分成功地实现了高火力的火器配置,可以说本机是一台火力和机动兼备、平衡性出色拥有相当高完成度的机体。

EinLewi 发表于 2006-6-25 10:01

RX-272 GUNDAM MK-3

[IMG]http://pic.newwise.com/rt/mk%20x/rx-272.jpg[/IMG]

MS类型: 可变MS
全高: 25.9 meters
头顶高: 22.3 meters
基重: 48.9 tons
全重: 118.2 tons
动力炉功率: 1980 kW
火箭推进器出力: 123200 kg total
加速度: 1.04 G
雷达有效半径: 11200 meters
装甲材质: titanium合金/陶瓷复合材
武装: 光束来复枪 x 1 (3.1 MW), 光束加农 x 2, 光束军刀 x 1 (0.45 MW)
附加装备: 60mm 火神炮 x 2

MA形态:
全长: 30.24 meters
翼展宽: 17.3 meters

グリプス(GREEPS)。ティターンズ(TITANS)最大的处点也是TITANS引以为豪的巨大军需工厂。这个基地的生产力甚至达到了キャリフォルニア(california)基地的5倍,可以说是支撑TITANS战力的军事要脉。
由于RX-178的設計主任フランクリン ビダン(FRANCRIN BIDAN)
大尉在「GUNDAM抢夺事件」中的战死,使事件之前的机体开发计划被迫遭到中断
但是TITANS并没有放弃继续开发之后的MS。
BIDAN大尉死后,MS的研发工作转手给了其他人员继承,并在グリプス基地秘密开发完成了RX-272 GUNDAM MK-3的3台试作机。(RX-272的形式番号表示为試作机(RX)グリプス制造(17)的第12种机体)TITANS当时设计这款机体的目的是以开发“对ZGUNDAM用高性能可变MS”为最终目的,所以本机在设计过程中不仅以MK-2的数据为基础、还参考了TMS ORX-05ギャプラン的研究资料进行开发,因此变形结构方面和ギャプラン的机构有异曲同工之处,这和BIDAN大尉当初设想的计划有很大幅度的出路及改动。MS形态时、背部搭载的大出力的转向喷嘴部件使这台机体在大气内同样拥有非常高的机动力。
本机的武器装备上除了和手腕连携在一起的BEAM RIFLE,还可以装备在腰背部大型的挂钩上。両腰部小型挂钩则可以携带两台小型的EPACK。BEAM CANOON是作为両肩部内藏部件固定着。火神炮弹匣是作为头部的附加外装设施。BEAM SABER收纳在两腰部的专用插槽内。推进背包同样是装载在背部的专用脊架上。
試作的3机都各自搭载了不同的装备并分别被冠于、1号机フリーア(Freea)、2号机ハーピュレイ(Haphley)、3号机デュライ(Dury)3种不同的爱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3号机装备的ウェイブライディング ボード(WAVING BOT),具有大气圈突入的能力。
但是这个时候TITANS已经将GUNDAMNIUMγ投入广泛的运用,所以本机没能解决和RX-178同样在装甲上的性能问题,最终还是没有被正式采用。而在作品上仅有尚存记录的是0086年05月17日 TITANS的RX-272 Gundam MK III Halpuley进行的测试记录。

EinLewi 发表于 2006-6-25 10:02

RX-166 GUNDAM MK-3“Eagley”

[IMG]http://pic.newwise.com/rt/mk%20x/rx-166.jpg[/IMG]

MS类型: 战术攻击型MS
全高: 31.4 meters
头顶高: 20.6 meters
基重: 52.1 tons
全重: 88.0 tons
动力炉功率: 2010 kW
火箭推进系统出力: 112600 kg total
加速度: 1.28 G
探测器有效搜索半径: 12900 meters
装甲材质: gundarium合金,gundariumγ合金
武装: 光束来复枪 x 1 (2.7 MW), 超级火箭筒 x 1, 光束军刀 x 1 (0.65 MW)
附加武装: 60mm 火神炮 x 2

虽然在开发完成当时军方给予RX-178的评价并不算高
但是还是存在十分看好这个系列机体的人群在。
地球上最大的军事基地、キリマンジャロ(奇立马扎罗)基地的开发小组将目光投放到了AE正准备投入使用、拥有高可动性的骨架上。结合从グリプス得到的设计图纸,复制了骨架并同样采用了GUNDARNIUMγ合金。以及专用装备的高機動型推进系统。作为RX-178 GUNDAM MK-2的直系后继机,本机在设计目的上比泛用性更注重的是出力,从机体性格上判断拥有很强的战术攻击性。虽然本机的设计符合地上运用的适应性,但是装备了高机动推进系统的本机更能在空间战中发挥真正的价值。
RX-166的武装当中虽然光束军刀减少到一基,但是于机身背包固定搭载了两门BEAM CANOON,并且将附加的EPACK设置到机体的盾牌内侧,附加装备中还增设了专用的实弹型BAZOOKA,火神炮弹匣同前两机一样改为外设部件。
这台RX-166 GUNDAM Mk-3(虽然和先进行开发的RX-272同名。但是仍然没有被军方拒绝承认,称呼机体的爱称イグレイ的话或许比较有名)的试作机总共开发了3台,但是于0088年1月10日在Kirimanjaro基地遭受AEUG攻击时,1号机同2号机不幸遭销毁。试作机的研究数据全部消失,使这台MS成为幻影般的存在。(另外也有只有3号机幸免遇难的说法,但是始终没有足够的证据确定这点)

页: [1]

Powered by Discuz! Archiver 7.2  © 2001-2009 Comsenz Inc.